古人挖野菜
“時繞麥田求野薺,強為僧舍煮山羹”
“蓼茸蒿筍試春盤,人間有味是清歡”
陽春三月三,百草生芽,野菜更是何等的生機勃勃啊,苦菜、薺菜、蒲公英、香椿等等野菜鮮嫩無比,從古至今的人們都抵擋不住這一口春天獨有的鮮。清明小長假,你是否也打算趁踏青、祭祖之時順路挖點野菜,一飽馨香野菜羹呢?
野菜真的有營養嗎?
俗語常說“陽春三月三,薺菜賽仙丹”,在“相親相愛一家群”里廣泛流傳著這樣的野菜養生秘笈,于是挖野菜、吃野菜已然不再成為一種樂趣及美味,而是養生人士眼中的天然保健品,他們將其視若珍寶,各種奇奇怪怪不知名的野菜不斷的端上餐桌,蒲公英消炎、苦菜敗火、馬齒莧降血糖、薺菜長個子、香椿開胃健脾……長輩們樂此不疲的給我們介紹著這些天然的“藥物”。
年輕人可能看到滿桌的野菜就滿面愁容,稱媽媽們的理論為“謠言”,但今天營養師要跳出來給他們撐腰:野菜的確營養豐富
春天是什么味道?有多鮮美?吃一口薺菜你就知道了?!捌涓嗜缢j”,薺菜那清香微甜征服了多少老老少少的味蕾。
薺菜營養豐富,鈣含量名列前茅,胡蘿卜素含量與胡蘿卜不相上下,維生素C含量賽過西紅柿,另外還含有可以止血的薺菜酸、調節血脂的乙酰膽堿、谷甾醇等,有很高的藥用價值;可以促進食欲、調節腸胃、止血明目,對高血壓、心臟病也有一定的食養輔助作用。
“不美珍饈宴,忘情摘嫩椿”,炒一盤香椿炒雞蛋估計是這個春天最香的菜肴。香椿的營養價值真不容小覷,被稱為名副其實的“十全蔬菜”。
每100g的香椿含有蛋白質9.8g,居蔬菜首位,你沒看錯,蔬菜中也含高蛋白;維生素C含量僅次于辣椒,維生素B1含有2.1mg,而且還含有其特殊的揮發物和谷氨酸,這就是它香味和鮮味的來源,再搭配雞蛋中的核苷酸,那真是香上增香,具有健脾開胃、抗菌消炎、抗氧化等功效。
但香椿雖美味,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可遠高于正常的蔬菜,注意選擇新鮮的嫩芽部位,并在吃之前一定要焯燙1min左右,且最好現做現吃,一定不要過量食用。
艾葉是“藥食兩用”的食材,清明是艾草長的最好的季節,也是食用的最佳季節,所以也被稱為“清明草”;等入夏之后則是藥用價值最高的時候,是古代預防瘟疫的功臣,可殺菌所以今年因新冠病毒,大家對艾葉格外的喜愛。
艾葉膳食纖維、鈣、鐵、鋅含量豐富,它獨特的香味來源于黃酮物質,增加了抗氧化、抗菌的效果。另外含有多聚糖可增強免疫力,這也是為什么它在古代是預防瘟疫的功臣吧,可增強人體抵抗病毒和細菌,所以今年因新冠病毒,大家對艾葉格外的喜愛。在中醫養生中艾葉還具有散寒祛濕、益氣補血的功效。
清明踏青采摘一些艾草做成青團,是清明節的時令小吃,注意艾草榨汁和面前最好焯水,不然顏色會變黑。
“飄似羽,逸如紗,秋來飛絮赴天涯。獻身喜作醫人藥,無意芳名遍萬家?!逼压⑹浅R姷乃幨惩吹囊安?,被人們稱為“天然抗生素”。
據研究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表皮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肺炎雙球菌、卡他球菌、白喉桿菌、綠膿桿菌、痢疾桿菌都有抑制作用。還可以拮抗內毒素所導致的肝細胞損傷,也就是具有保肝作用。
所以中醫也應用蒲公英來清瀉肝火、清熱解毒、消癰散癤,正好改善春天喉嚨上火、流感、肝氣郁結等常見病。
另外還有一個天然的抗生素野菜,那就是另很多人聞風喪膽的魚腥草,消毒抑菌的作用非常強,但我寧愿吃蒲公英,也絕不想碰魚腥草啊。
“箭筍蕨菜甜如蜜”“筍蕨何妨淡煮羹”。蕨菜因其口感脆嫩,在春季野菜排行榜上贏得了一票粉絲。它含有胡蘿卜素、維生素、鉀、鈣、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。
但這個菜一度被傳言致癌,這還真不是謠言,因其含有“原蕨苷”被列為2B級致癌物(可能對人體致癌)。幸運的是這個物質是水溶性的,只要合理烹飪就可以降低危害,所以一定要注意充分焯水后再食用。而且畢竟還是有毒,在春季偶爾嘗個鮮即可,切勿長期大量食用喲。
馬齒筧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,能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,調節人體糖代謝過程、保持血糖恒定,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功效。此外,它居然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,能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生成,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,這點在植物蔬菜中很難得。
槐花味道清甜,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,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潤肺、降血壓、預防中風的功效。但要注意被吃貨統治的槐花一定是四五月開放、潔白的洋槐花。七八月開的國槐以及紅色、黃色的不建議食用。
榆錢是春末的野菜,拌上白面玉米面蒸熟就成榆錢飯,配蒜汁吃相當爽口?;被堃部蛇@樣做,二者都是很好的膳食纖維來源,每100g含有4.3g膳食纖維,在春天多吃榆錢飯能增加飽腹感,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喲。
野菜雖營養,但不是“萬能藥”
野菜雖然有營養,相比培育的蔬菜,的確野菜在蛋白質、維生素C、鈣、鐵及各種生物活性物質上更有優勢,但絕對不是“天然萬能藥”,吃不對也真會出事兒。
這么多年傳承下來,野菜為什么依舊是野菜,而不能成為常規種植的蔬菜,其實也是有原因的。比如很多的野菜具有瀉火的功效,特別是苦的味道被長輩們奉為“天然降火消炎藥”,但其實這個苦澀味道往往來源于草酸和一些生物堿,多吃對于一些消化不好、營養不良的人反而造成身體的負擔。另外,一些野菜如香椿、蕨菜等都有一定的毒性,不正當的食用或錯誤的采摘都會發生中毒事件。
所以野菜不能當藥吃,每年春天嘗嘗鮮即可,多多吃各種各樣的天然蔬菜依舊是均衡營養的基礎。
如何安全采摘及食用野菜
1、不認識的野菜不要采
野菜種類繁多,長相相似的也很多,無鑒別經驗的人在春季踏青采摘野菜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不認識的野菜不要采,每年都會出現誤認野菜而發生中毒事件。
2、環境不好的地方不要采
公路兩邊生長的野菜、工業廢水流經的地方、郊區垃圾填滿場、建筑工地等地方進行不要采,可能存在汽車尾氣、工業毒素、重金屬污染;另外公園及路邊的綠地可能會噴灑農藥,難免有農藥殘留。
3、野菜盡量焯水后食用
大部分的野菜最好都用水浸泡1-2h,并用開水充分焯燙一下,讓有毒物質析出,再進行炒、拌等,可以有效降低風險。
4、特殊人群不宜食用野菜
孕婦、哺乳期媽媽、幼兒、身體虛弱的老人、過敏體質的人都不要輕易食用,另外腸胃消化不良的人也需謹慎食用。
5、食用野菜最好留樣,如有不適,盡快就醫
留存少許野菜或拍下照片,以便在食用中毒后鑒別種類,指導救治。若出現不適癥狀可先自行催吐,盡快就醫。